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幸福家庭》 > 2018年第12期
编号:13332574
孩子被按下静音键, 他们用爱打开声音之门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12月1日 《幸福家庭》 2018年第12期
     没有声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?听不到大自然的交响,感受不到声波承载的丰富情感,只有一片沉寂,无法打破的沉寂……

    许智宏、周喜花夫妇,是新疆霍城县一对双胞胎聋童的父母。20多年来,他们致力于聋童特教,依靠自己摸索出来的语训方法成功教会了200多名各族聋童开口说话,使他们得以融入社会。

    他们用爱唤醒沉默,让一个个孩子寂静的童年有了声响,让无言的花儿也能唱出欢乐的旋律。

    为了爱子发出的“第一声”

    1994年秋天,许智宏和妻子周喜花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,起名许健、许康。然而,现实却未能满足这对年轻夫妇希望爱子“健康”的心愿。

    “邻居下班路上碰见许健,在他身后不管怎么按铃铛,他都没有反应。”许智宏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是带着怎样恐惧的心情,无数次在孩子身后拍手、敲盆,孩子却毫无反应。惊恐的夫妇俩领着许健到医院检查,结果如晴天霹雳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“孩子没有听力,只有飞机起飞时他才可能有一点点感觉。”许智宏说,妻子拿着诊断书发疯一般地追问医生,然而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和他人交流,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去聋哑学校。

    许智宏无法接受现实,他带着孩子到北京、上海的大医院求医,也找过江湖医生,甚至还跑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监狱去,只为求某个“神医”看看。

    在得到孩子无法治愈的结论后,许智宏仍旧没有放弃。他和妻子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抄完了一本借来的《海伦·凯勒传》,希望能从中找到让孩子开口说话的办法。

    他们像书中写的那样,随身装着水彩笔,看到树就指着它大声说:“健健,这是树。”一遍遍重复后,再用笔在儿子和自己的胳膊上、手上一遍遍地写下“树”字。

    为了让儿子感受说话时声带和舌位的变化,他每次发声都要把儿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头甚至舌根位置,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他。那些日子里,夫妻俩的胳膊上、手上全是字,回家洗干净了,出门不到一个小时就又写满了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每天下班回家,许智宏都会带孩子爬山去看山边小路上归来的牛群,他不厌其烦地告诉许健:“健健,这是牛。”当许智宏带着许健爬上山坡,等待牛群走来的时候,他的心头总会涌起一股悲凉。鸟儿在林间欢叫,小溪在山下流淌,风吹白桦林不时发出动人的“沙沙”声,大自然的声音如此美好和丰富,但是儿子却什么都听不到,在他那小小的、五颜六色的世界里,只有寂静,永恒的寂静……

    1996年7月15日,是许智宏永生难忘的一天。整整3个月,许健终于开口说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字──“牛”。许智宏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。许健的变化让许智宏兴奋不已。一年后,3岁的许健不仅认识了300多个汉字,而且还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。

    可就在许智宏感受着成功的喜悦时,厄运却再一次降临。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看的许康因感冒打针而药物致聋。“原本得到一对双胞胎是多么幸福的事,可我却又一次被抛向谷底……”许智宏回忆道。

    面对残酷的现实,夫妻俩又一次选择了承受和坚持。许智宏按照教许健的方法教许康。两年多时间,许康终于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并进入正常学校就读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如今,这两个孩子不但学会了说话,还和普通孩子一样参加了高考。除了耳朵上多了一个助听器外,他们和普通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
    为了让双胞胎儿子开口说话,许智宏几乎变卖了所有家产,不得不租房居住,先后辗转搬了10多次家。所幸,命运终究为这个顽强的家庭打开了一扇窗。如今,许健许康均已大学毕业,考入特教学校,成为了特教老师。

    将生活当作聋童的教材

    随着两个孩子成功康复,许智宏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聋童康复训练方法。一位聋童家长慕名而来,请求许智宏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。他二话没说,把孩子留在了自己家里。

    “看着那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,我怎么忍心拒绝?”许智宏在这位家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于是,4岁的卢燕子成了许智宏的第一个学生。

    卢燕子像燕子一样精灵可爱,然而在她的脸上却看不见笑容。她的父母说,燕子先天性失聪,几乎没有笑过,而且随着年龄增长,性格也越发古怪,常常乱发脾气,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了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要教聋童,必须先鼓励家长树立信心,保持心理健康。“我们就是孩子的拉拉队,”许智宏常常这样鼓励聋童家长,“眼睛近视了,可以戴眼镜。耳朵不好,可以戴助听器。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正常人没什么不同。”

    在許智宏的耐心教导下,半年后,卢燕子终于能够开口发音了。“把阳光拽进孩子的生命里,把生活作为孩子的教材。”许智宏说得有些诗情画意。在他眼里,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。他带着孩子去果园、去田野,带着孩子看、摸、闻,让孩子通过感受生活中的每件事物来加深理解。谁都想象不到,这位身材高大、皮肤黝黑的体育老师竟会在教育聋童时变得如此细腻。

    继燕子之后,不断有家长找到许智宏。家里住不下了,他就在附近租房子。没有教具,他就去服装店找些硬纸壳,自己动手做成教学卡片。除了教孩子认字说话,还要负责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。许智宏每天早上7点起床,除了正常工作,他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给孩子语训上。一天忙完,常常已是凌晨2点。

    随着慕名而来的家长和聋童越来越多,许智宏决心创办一所聋童语训中心。2007年,许智宏的博爱聋童语训中心正式成立。在许智宏夫妇的坚持和帮助下,从不足3岁的幼儿到21岁的青年,来自南北疆7个民族的200多名学生逐渐学会了说话。

    2011年7月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许智宏的博爱聋童语训中心升级为霍城县特教学校,为更多的特殊孩子带来了希望。许智宏夫妇也凭借自己摸索出的聋童康复训练方法,分别从体育老师和英语老师“变身”为专职的特教老师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关俏俏 胡虎虎)
1 2下一页